财联社(成都,记者 苏启桃)讯,近日,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都旅游”)预披露招股说明书,正式拉开冲A大幕。事实上,近两年旅企扎堆IPO现象突出,除了青都旅游外,目前陕西旅游、鄂旅股份等已经在IPO排队,而华强方特、广州塔、南方文旅等也已宣告进行上市辅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疫情之下,包括排队中的旅企在内,业绩普遍不好看,甚至大幅下滑乃至亏损。且即便在疫情之前,因为景点载客量的限制,旅企普遍存在业绩“天花板”的问题,旅企IPO成功率也偏低。
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疫情冲击旅游行业,但也是洗牌时机,旅企扎堆IPO一方面是资本推动,另一方面是企业融资进行恢复和发展使然。至于旅企后续发展,应该转变思维,从观光型景区向度假型景区转变,系统提升景区体验和品质。
业绩下滑仍扎堆IPO
青都旅游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99年,近几年经过资产划转、分立、减资等一系列操作,目前主要依托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索道、观光车服务。公司控股股东为都旅集团,持有公司76.28%股份,实际控制人为都江堰国资金融局。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18年,时任董事长就曾表示,公司力争于2020年在主板挂牌上市。
其实,疫情之下,拟冲刺A股IPO的旅企远不止青都旅游一家。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陕西旅游、鄂旅股份等也已经在IPO排队,而广州塔、华强方特、南方文旅等正进行上市辅导。但受疫情冲击,包括排队企业在内的旅企业绩均不太好看。
财联社记者根据wind数据粗略统计,2020年,云南旅游(002059.SZ)、黄山旅游(600054.SH)、张家界(000430.SZ)等14家上市旅企营业收入均同比下降。其中,*ST西域(300859.SZ)、长白山(603099.SH)、宋城演艺(300144.SZ)、西安旅游(000610.SZ)、张家界的营收降幅均在六成以上,*ST西域降78.76%。且其中过半亏损,宋城演艺、桂林旅游(000978.SZ)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2亿元、-2.66亿元。冲刺中的青都旅游、鄂旅股份、广州塔2020年营收也分别降低50.24%、69.50%、39.01%,净利润下滑54.45%、92.70%、94.44%。
2021年前三季度,旅企业绩有所回升,但仍难及疫情前的水平。桂林旅游、张家界等6家公司2021年1-9月依然亏损,其中桂林旅游亏损9766.49万元。
疫情冲击难消,业绩下滑明显,旅企为何仍扎堆IPO?鲸平台专家、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所有的行业中,旅游业算是受到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这种情况下,旅企需要资金进行恢复和发展。若这时候可以融到资金,是雪中送炭。”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则告诉财联社记者,旅企扎堆谋上市也有资本推动的因素。旅企在过去五六年通过融资来进行布局和发展,但资本要通过上市来获得退出的,资本套利的需要倒逼旅企上市。
旅企上市路艰难
但旅企要成功上市并不容易,2015年以来成功上市的仅有九华旅游、天目湖和*ST西域,三者分别于2015年、2017年、2020年上市。其中,九华旅游三次闯关才成功,*ST西域更是长跑16年才叩开A股大门。
且在过去几年,一茬茬旅企倒在IPO路上。恐龙园三闯IPO却在2021年又被终止审核,井冈山旅游两度谋划也于2017年底主动撤回材料,普陀山则陷“佛教商业化”风波于2018年撤回申报材料。
疫情之下,上市成功率或更小。疫情后才申报IPO的呀诺达,在排队1年后,于2021年12月27日主动撤回申报材料,折戟于途中。
周鸣岐告诉记者,旅企上市比较难首先是门槛限制,自从相关规定提出,属于国务院认定的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不能作为上市公司的收入后,主要依赖门票收入的景区就很难符合上市条件,而我国很多景区基本都是靠门票收入维持的。且中国的旅游业一直处于比较传统的模式,纯旅游企业较难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即使一些旅企剥离门票业务,成功获得入场券,其收入结构也相对单一,主要依赖索道、旅游观光车等传统收入,未来的盈利空间有限。
“先天禀赋好的景区,温饱无忧,动力就不足,但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放大了低附加值导致的低利润的风险,出现风险抵御能力危机。”鲸平台专家、文旅产融智库有限公司副理事长姜长城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旅企能不能给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和能不能给投资者创造好的回报有相关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对资本市场而言,投资者关心的是你未来增量空间和增量创造能力,全靠天吃饭的话没几个投资者会看好。
如是所言,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即便是在疫情之前,由于景点的游客承载量有限,国内多数旅企存在业绩“天花板”。以青都旅游为例,青城前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已较为成熟,目前游客最大承载量为 3万人次/日,公司收入来自于景区内的索道和旅游观光业务,导致公司业绩增长有限,2018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9亿元、1.18亿元。
无独有偶,主要在恩施大峡谷、通山九宫山、随州大洪山三个景区从事景区内客运索道、游客转运服务的鄂旅股份业绩也很“稳定”,2018年、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50亿元、1.42亿元。
向景区度假化转型
“疫情对旅企而言也是一次洗牌,旅企若能成功IPO,募资把项目做起来、转型成功,不仅能够走出困境,还能在疫后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在周鸣岐看来,旅企要突破业绩“天花板”必须进行系统性的提升,向景区度假化转型。其认为,在疫情造成景区游客减少,国家政策不断压降景区门票的背景下,只有向度假化转型,提高二次消费和人均客单价一条路可走。而要实现景区度假化就需要对景区业态进行系统性提升,提升游客体验度和留客时间,从传统观光型景区变成度假型目的地。
姜长城则认为,旅游需求一直都在,没有被疫情打压到不想出去玩了,甚至可能恰恰相反,实在太想疫情过去,然后好好出去旅游了。现在很多景区基本就是郊野公园的体验和经营水平,能做到人间烟火味足的都很少,更不要说人人都在喊但绝大部分都做不到的IP了。吃住购娱游人人都知道,但怎么整合成一个让人开心花钱、来了还想来的经营组团,很多景区都懒得下功夫。
张毅也表示,加大产品附加值,改变创新产品的思路,是当下旅企的必由之路。其举例,最近出现迪士尼玩偶的火爆,其实就是迪士尼策划的一种转型之路和应对危机的创新,只是效果过于火爆导致超出了迪士尼的把控能力而已。
正是意识到业务单一、供给侧问题,一些旅企开始尝试改变,且其中不少以IPO募资作为转型的资金来源。比如,青都旅游拟募资3.46亿元,其中拟用2.20亿元打造“悟道青城”文化演艺综合项目;陕西旅游拟募资8.50亿元,其中的5.50亿元也拟打造陕旅泰安秀都演艺中心(一期)项目;刚刚倒在IPO路上的呀诺达原本也拟募资4.32亿元用于打造雨林文化旅游区雨林特色旅游项目、提质升级增效项目、智慧旅游项目等。
青都旅游方面表示,打造“悟道青城”文化演艺综合项目可丰富公司旅游产品线,提高游客过夜率。陕西旅游也直言,泰安秀都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延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丰富泰安旅游的层次,促进当地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企业将创新、转型粗暴地理解为打造网红项目,但接受采访的专家均提到了网红项目有周期性局限,这也非旅企长盛之道。姜长城就指出,“提到创新就是热衷于跟风去上网红项目,整体打造不如一招鲜吃遍天下,像广告一样思维人人都要绝对差异化,最后都倒在了经营上。问题出在供给侧,旅企产品和服务能否紧贴甚至引领市场不断升级才是关键。”